【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
(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
1、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
2、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
3、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
(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
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
2、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
3、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
(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
2、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
3、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
4、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
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2?红黄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
2、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4、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四、延伸活动:
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
(一)进行第一个实验。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用语言进行多维的命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 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 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此处隐藏4264个字……人儿碰到了一个难题,请你们来帮帮他们,我们来听一听是什么难题!教师讲述故事:一天,餐巾纸小人和糖纸小人一起来到游乐场玩,他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荡秋千玩得浑身是汗。糖纸人说:“今天我玩得太热了,我们去游泳吧!”餐巾纸人说:“不行,不行,你不能去。”糖纸人说:“为什么,我就是要去。”餐巾纸人说:“不行,不行我们不能到水里去。”它们两人吵了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3、幼儿讨论。
师:你们来说一说,他们能不能去游泳呢?为什么?
幼1:不能去游泳,到了水里会湿掉的。
幼2:能够去游泳,因为它们有手和脚。
幼3:餐巾纸人不能去游泳,它到了水中会烂掉的。糖纸人可以去游泳,它到了水里不会烂的。
师: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去,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去,那怎么办呢?
幼:我们请小人儿去试一试吧。
(评析:从故事引出本次活动主题,用一个问题引起幼儿的讨论,以让幼儿帮助纸人为活动主线,激发幼儿操作活动的激情,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餐巾纸人和糖纸人在水中的变化,并和同伴合作记录结果。
1、老师讲解操作的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泳池和小人,你们可以每人选择一个地方试一试,看看两个小人能不能在水中游泳,用你的方法把结果记录下来。在一个游泳池中试的小朋友记在一块记录板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可以问老师或小朋友。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3、将展示板拿到上面来,讲述探索结果。
师:请你们说一说你在几号游泳池中试的,它们能不能到水中游泳?
幼甲:我在1号游泳池中试的,我认为餐巾纸人不能游泳,因为它到水中一会儿就烂掉了。糖纸人能够去游泳,因为它不会烂掉。
幼乙:我在3号游泳池中试的,餐巾纸人放到水中慢慢沉下去了,烂掉了,糖纸人不会沉下去,也不会烂掉。
师:你们用什么符号来记的呢?
幼甲:我的餐巾纸人也会烂掉,不能去游泳。我用来表示。糖纸人能够去游泳用表示。
幼乙:我用表示可以去游泳,用表示不能去。
(评析:此环节教师明确提出操作的要求,放手让幼儿试一试,让幼儿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两种纸在水中的不同现象,并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用动作学一学纸人们在水中变化。
(1)师:餐巾纸人在水中不能游泳,会烂掉,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学一学它在水中的样子呢。
幼1:可以用身体扭。
幼2:用双手扭。
(2)师:那么糖纸人呢?
幼儿用动作学糖纸人游泳。
5、师:我们把结果告诉他们吧。
幼:餐巾纸人你不能到水中游泳,你到了水中会烂掉的,糖纸人你可以去游泳,因为你不会烂掉。
(评析: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充分调动幼儿的身体感受餐巾纸人在水中烂掉的感觉,和糖纸人在水中游泳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做到了动静交替。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结果告诉纸人,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探索其他纸在水中的.变化。
1、认识其他的纸。
师:我们知道了餐巾纸人和糖纸人在水中的变化,那么还有许多种纸它们放到水中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去试一试吧。先请你们说一说你认识什么纸?
幼1:我认识宣纸,可以画水墨画。
幼2:我认识皱纹纸、和白纸。
幼3:我认识牛皮纸。
2、看一看盒子中的纸你们认识吗?
幼:有牛皮纸、白纸和皱纹纸。
3、看一看记录纸,和小朋友讨论一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幼1:有钟的一格就是记时间,是很长时间,还是很短的时间。
幼2:有水的一格记纸在水中的样子。
评析:让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知道记录纸表示的意思,既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又使幼儿从中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4、幼儿操作记录。
5、讲述操作的结果。
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的结果,发生变化的是什么纸,没有变化的是什么纸。
幼1:皱纹纸放入水中变化了,变的烂掉了,颜色变淡了,水中有颜色了。牛皮纸放了很长时间没有烂掉。
幼2:我的牛皮纸放下去很长时间没有变,我用手揉了以后,一条一条颜色变深了。
幼3:我放的时间很长,我的白纸也烂掉了,
6、教师小结:这些纸放到水会变化,因为纸会吸水。皱纹纸最容易吸水,白纸差一点,牛皮纸不容易吸水。
(评析:第二次探索使探索目的层层递进,同材料的纸放入水中,幼儿带着好奇静静地看着,观察着、记录着。这种幼儿主动参与发现法,强化了幼儿细致的观察习惯,也培养了幼儿的初步比较能力。)
四、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
1、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看,烂了的废纸,可以用胶水和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涂在果奶瓶上装饰成美丽的花瓶。不烂的废纸可制作剪贴画,制作服装道具。
2、在生活中你知道不会烂的纸可以做什么?请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资料,把答案写在“你问我答”栏目上。
(评析:将幼儿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使问题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
活动延伸:
1、捣纸浆,装饰花瓶。制作服装道具、剪贴画。
2、继续实验:在园内外收集毛边纸,铜版纸,蜡光纸,纸杯、纸盒等,进而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纸遇水不烂。
活动评析:
蒙台梭利50年前已揭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因此科学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动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本次活动,教师借助孩子们活动中的问题,从调协幼儿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入手,对孩子的问题作了积极应答。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观念为支撑,营造了平等、赏识、支持的宽松环境,给孩子充分实践的机会。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情绪愉悦,学习主动,交流大胆,教师面向全体,引导得法。让每个孩子在猜猜、议议、找找、比比、试试、讲讲、记记的过程中,人人享有尝试的机会,人人享有探索的自由。孩子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运用原有经验,尝试解释新问题,建构新经验。同时孩子在与老师、同伴讨论交流,自己对纸的变化的认识中,得到了老师积极回应,老师对孩子表达的肯定、猜想的认同、行为的激励,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提高,培植了儿童的自信,点燃了发散思维的火种。同时,在延伸活动中用废纸浆装饰花瓶的活动,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废物再利用、废物巧用,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儿童是自主成长的主体,教师是一个支持者。从本次活动中,我感悟到,从孩子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灵活组织教育活动,向孩子学习,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